艺术诞生前丨世界的二次元型物

?据说,人类了解月亮远胜海洋,了解一只蟑螂远胜人类自己,因为繁衍这一原动力,人类喜欢向外探索及求知,空间维度上喜欢向远方拓展,时间维度上容易遗忘过去。

?最近有熊拿到一本《艺术通史》,页,幅艺术品照片,70%以上侧重的是有名有姓的艺术家,根正苗红的艺术流派,不过有熊的目光却被那30%不到的佚名艺术家的作品深深吸引。那些作品充满想象力,毫无任何美术基础教育的约束,因为这些作品都产生在“艺术”这个词诞生之前。

《艺术通史》中信出版社出版

书厚且贵!今天有熊送出3本

参与方法两个步骤:

1.在文末参与留言

2.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并截屏发送至后台

有熊将任性地挑选自己最喜欢的3条留言,送出此书

?以下,有熊挑选几个对我们现代人来说,陌生得如同二次元空间的“妖怪”型物(面具为主),献给诸君的脑洞。虽然看着非常怪异,但它们真真切切地存在过诸君脚下的这个球体上。

奥尔梅克人?玄武岩头像

在中古时代(公元前—前年),美洲最早的农业文明发源于中美洲——从墨西哥中部延伸至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的这一片区域。

奥尔梅克人生活在墨西哥湾沿岸,兴盛于公元前至前年,是已知最早的美索美洲(即中美洲)文明,并因其玄武岩头像雕塑、石碑和玉雕而闻名。

已经发现的17座巨大的玄武岩头像,都有着扁平的鼻子、厚嘴唇和凝视的眼神,单个雕像重量达数吨。

每个头像都戴有冠状头饰,类似于庆典仪式上球类游戏所戴的头盔。

这些头饰可能是国王和高官贵族的身份象征,而头像可能先是成排陈列,人为破损后,再被埋入了地下。

移动这些头像无疑需要大量的人力,但其中有些头像的发现地竟然离最近的采石场都有80公里。

特奥蒂瓦坎?面具

公元前至公元年,特奥蒂瓦坎文明达到鼎盛期。古城遗迹位于今墨西哥城东北方向。

这样的面具代表了特奥蒂瓦坎艺术发展的巅峰。在统治者或高官贵族的葬礼仪式上,面具被用来覆盖死者的面孔。

它是一种象征,意味着死者从人的状态向神灵的状态转化和过渡:隆重下葬的人被认为会成为神灵般的英雄,而天神们的脸总是用面具来遮掩的。

在特奥蒂瓦坎古城,有一条“亡灵大道”自北向南穿城而过,这些面具就是发现于“亡灵大道”两旁的公共和宗教建筑中。

面具比人脸略大,用抛光石头、玉石或黑曜石制成,有的还装饰有马赛克琉璃、贝壳、珊瑚或绿松石。

不同的石头颜色对应不同的神灵。那些配有面具的死者通常也佩戴其他的身份标志,比如宝石与半宝石制成的耳坠和项链等。

面具制作者的意图在于传达出死者的精神内质,而非外在形貌。

诺克?陶俑

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的雕塑传统始于诺克陶俑文化(公元前—公元年)。

其陶俑雕塑主要为人像,有的雕塑尺寸达到真人大小的75%,表现出清楚的人物特征、精细的头发式样和随身佩戴的珠饰。

在一个公里长、公里宽的区域内,到处都发现了这样的雕塑。

诺克村位于今天尼日利亚境内焦斯高原南端的悬崖边,是最早发掘这些雕塑的地点,诺克文化由此得名。

诺克文化也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早期铁艺提供了证据。

在塔鲁迦发掘的熔铁炉的结构和炉子的测定年份显示,这种铁艺技术的来源地应是古迦太基,经由穿越撒哈拉的早期商道得以向南传播。

诺克艺术的功用以及创作者无从得知,但据猜测,创作者是原住民妇女。

很多作品应是一座更大型雕塑的一部分,但大型雕塑是什么也未知。

刚果?面具

西非和中非很多地区的文化生活中,面具一直很风靡。在今日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曾经的库巴王国国王夏姆·阿木布尔·阿恩弓的妻子首倡穆基恩面具。

面具象征皇家尊荣,模拟利用了大象的形象(从面具顶部向下,可以看出大象的躯干和象牙)。

而下面的这个恩伽迪·穆瓦希·阿姆波面具,字面意义就是“穆瓦希·阿姆波的女人”。

这里指的是夏姆的妻子,但同时也涉及了一种乱伦关系:当地神话中的英雄沃特是所有男人的先祖,他的妹妹是母系血统脉络的源起,而这对兄妹为乱伦组合。这些面具象征皇家威权和魔幻神力。

恩托莫面具?马里

巴马纳(Bamana)男童成人仪式的重要环节就是割除包皮,行割礼者佩戴此面具。

面具上部正前方的形象是次瓦拉(CiWara),神话中半人半羚羊的神灵,将农耕技术带到了该地区。

而其他一些巴马纳面具也是非常奇特。

太平洋岛屿?原住民艺术

“大洋艺术”这个概念是指太平洋岛屿原住民民族所创造的艺术作品,这些岛屿通常被分为几个区域,分别称作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好绕~)

大洋艺术的历史最迟也可上溯至年前,作品有出自新喀里多尼亚、圣克鲁兹群岛和斐济群岛的史前陶器,体现的是拉皮塔人(Lapita)的工艺传统。

19世纪以前,到访太平洋群岛的欧洲人收集有少量的当地工艺品,并将这些物品视为民族志学和民俗学文献或者古董。

18和19世纪的波利尼西亚,雕刻的特征体现为华丽装饰风,创作主题通常为超自然神迹,大量应用彩绘树皮布和未着色树皮布。

蒂哈乌-基-陶朗加会议厅,最初建于奥特亚罗瓦,拉哈如希·鲁库伯建造这座会议厅是为了纪念他的兄长。这是完整留存至今最古老的原住民会议厅。

据说有神灵驱使鲁库伯完成此建筑,房屋即是对该神灵的具体表现。其中的雕刻是陶朗加流派雕刻最好的范本之一,排列在墙上的精雕人形为原住民先祖。

玛朗庚?雕刻

玛朗庚(Malagan)艺术是美拉尼西亚艺术的杰出代表,出自新爱尔兰岛北部,而新爱尔兰为俾斯麦群岛的一部分。

玛朗庚这个概念不仅指当地原住民用以纪念其母系氏族亡故成员的繁复祭拜仪式,也指基于该氏族固有的信条理念为这些仪式场合所制作的木雕和面具。

玛朗庚雕刻由人出资向声望卓著的艺术家订制,而且依据传统做法,仪式完成之际,雕像及面具便被毁弃。

苏尔卡?面具

苏尔卡面具出自新不列颠岛,上面装饰排列着木芯条,并被加以彩绘,再配以露兜树叶和羽毛的装饰。

苏尔卡面具被用来象征先祖的出场或到来,在原住民表演中只是极短暂地出现,以震慑观众、引发敬意。(确定是引发敬意么~~~)

一旦使用后,面具也会被毁弃。

?放了那么多大约知道来路的二次元的型物,最后再放一批有熊还未查到源头的“妖魔鬼怪”。

?哪位认识,请在文末右下角留言告诉有熊。如果想要这本书的诸君,也请留下你最二次元的评论。

?上周《食帖07:大丈夫生于厨房》获奖诸君是:顽石、初七、阳光鲜果、人生、诺孚-零油烟厨房。如先前未将详细的快递地址发送至后台,请尽快发送,如果赶早,有熊将在年前递出此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etiansc.com/csfz/13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