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36.html
在埃法特岛深处一个普通的瓦努阿图村落里,一户人家正在为招待中国贵宾而做一顿颇为丰盛且具仪式性的大餐。这顿大餐就是当地最为奢华的烤全猪。
他们先在院子里地上先挖了个深坑,在坑底和四壁铺排平整的石条,然后往里放进木柴并点燃。等石条烧得发红时,拨开炭火,将一只约40公斤重的小野猪,用香蕉叶包着送进去,然后埋上泥土让其慢慢焖烤。这种加工食品的烹饪方法堪称一绝,也非常具有瓦努阿图特色。这种地炉的焖烤加工方式,不仅可以做出烤全猪,也可以焖烤各种蟹类和鱼类。当然,瓦努阿图果菜“拉普拉普”也是这样加工的。
大约1小时后,扒开泥土和香蕉叶,野猪肉已经被烤得焦黄透亮,香味四溢扑鼻。在另一个地炉里,烤的还有大海蟹和马哈鱼也焖烤完成了。
本文第一位主角王丽女士(图中)出场
作为贵宾的电视编导王丽女士一行当然非常开心,因为这顿丰盛的大餐是专门招待他们这几位贵宾的。可是没有想到的是,烤全猪的香味引来了这户人家的邻居们,他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纷纷跑来,毫不客气加入食客阵容,且风卷残云般吃得有滋有味。主人未觉得有丝毫不妥,来宾王丽女士一行也只能客随主便,但内心里未免觉得有些喧宾夺主的意味。
后来王丽女士一了解才知道,这就是当地人“好东西共享”的古老习俗。
这种“共享文化”本质上是注重亲情,崇尚分享,正面意义是可以让家庭关系紧密,邻里关系和睦。其实,这种“共享文化”说白了,就是谁也不把谁当外人,好东西特别是美食之类,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必须是你的。邻居串门不用敲门就可以进去,食物随便吃。谁家没有木薯了,尽管到邻居家去拿。
瓦努阿图土著村落保持的这种族人共享资源和财富,人人参与意见,相互帮衬,不分彼此的原生态“共享文化”,通常来说,这种习惯习俗离现代文明越遥远越让人感到珍贵。当然,或许会让过惯了“特立独行”生活的一些外来人们有些吃不消,在不了解这种文化时甚至会觉得有些遭遇尴尬。
在首都维拉港,每月两次发工资的日子到处是疯狂“买买买”的人,似乎都想立刻把钱用光。就因为他们的生活记忆里从来就没有“饥饿”概念,他们也根本不用担心揭不开锅,因为这里物产丰饶,常年随时可以弄到香蕉、椰子、木瓜、芒果等热带水果,四季不断,这是属于大自然的恩赐。
当然,“共享文化”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让社会充满和谐和睦氛围,另一方面却制约着人们的创业和创造能力,颇有些滋养懒汉的意思。比如说,维拉港的大中型超市和很多杂货店都由华人经营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华人吃苦、精明,但另一方面也与当地人太善良有关。如果是当地土著人开店,亲戚朋友就会常来白吃白拿,在他们看来这很自然,而日久天长,商店就赔得无法生存了。
在维拉港工作的外岛人常会买上家乡没有的食品、用品,回到家里与部落的人共享,所以很少有积蓄。这也许是部落原始共产主义的遗风吧!
还有,这种“共享文化”还会滋生出对现代社会发展非常无益的不良习惯,说好听点,叫理所当然顺手牵羊,说难听点叫小偷小摸。
就是因为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各种文章都把瓦努阿图说得天花乱坠,导致一些游人对这里充满信任,完全放任,因而警惕放松,警戒大松,偶尔就会发生财物被当地人“偷拿”的事件发生。当然,这也许还跟某些文章过度渲染这里的落后有关,他们错误地认为瓦努阿图很落后,就觉得银行取钱或者兑换不方便,随身携带大量现金,又不注意隐蔽财物,让人家看到了,你的财物当然就得让人家“分享”了。
本文第二位主角“原老未”女士出场
北京游客“原老未”在瓦努阿图旅游不过短短16天,却踏踏实实丢了三次东西:两次物件,一次现金。游客游兴正浓时丢失钱物,这不仅会给当时的旅程带来不便,也会给这个天堂国度留下不良好印象。先听我把“原老未”的“三丢”经历“分享”完。
这第一丢,其实也不能算偷,是在桑托岛潜水时,放在了沙滩边的木制长椅上的防晒霜被人顺走了。说顺而不是丢,是因为同样放在长椅上的苏格兰大婶塞进牛仔裤怀表口袋的小手表也不翼而飞了。
第二丢发生在两天后,她买冷饮付钱时发现,放在钱包夹层里的钱少了一半。这贼人,真是秉承“有钱一块花,见面分一半”的共享精神,把每种货币各取走了一半,有零有整大概拿走了澳币,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这第三丢是在马拉库拉岛机场,一瓶香水放在大背包的顶袋里,背包托运到达维拉港酒店后,香水却不见踪影,觅无可觅了。
在桑托岛一家超市里,一位胡姓大哥对买防晒霜的“原老未”说:“顺手牵羊在这里很平常的。因为对于瓦努阿图人来说,东西都是共有的,他看着你用着好,他就想拿来用用,他们不觉得是在偷东西,只是拿而已。像我们店里天天丢东西,经常会抓到他们拿了东西塞衣服里。”
“原老未”觉得不可思议,就好奇地问:“然后呢?”
胡姓大哥说:“他们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因为人家讲东西都共用嘛,反正就站那里,让还就还回来了,然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在“原老未”钱夹子里少了澳币后,有位潜店老板告诫说:“你要明白这里毕竟有好多人很穷,所以以后一定钱包不离身。”是啊,除了潜水,谁会把钱包扔得离身边远远的?可这些钱,什么时候、在哪里、被谁拿走了,失主是一点都不知道的,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人家这种不拿完的“拿法”,也不至于让你穷途潦倒,只能给这种好汉内心里“点赞”了。
带过孩子的朋友都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难以避免“偷东西”的阶段。这是因为孩子觉得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一旦他们想要什么,会想立刻实现,而且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所以,在孩子建立物权概念建立之前,没有“偷”的概念,拿家里的钱不算偷。看到别人的东西觉得喜欢,也就拿了。有的孩子隐约知道偷偷拿钱不好,但是并不知道有多不好。瓦努阿图土著人从原始氏族部落一下子踏入现代物质社会,其实与“偷东西”的小孩子一样,主要是没有物权观念,算得上如人类童年的成长期烦恼,当然更多的是传统的“共享文化”习惯习俗在作怪。
瓦努阿图人普遍家庭关系紧密、邻里关系和睦
看来,如果在瓦努阿图旅行时丢了些钱物,而就此得出土著人有小偷小摸习惯的判断毫无道理,更没有必要由此对瓦努阿图这个天堂之国产生厌恶感,因为在“共享文化”面前这是个彻头彻尾的假议题。请记住,在神话的伊甸园里,当亚当夏娃偷吃了苹果之后,才有了智慧,也有了羞耻心。不是吗?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