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员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5546.html当今天的我们打开手机app,通过滑动指尖预订假日行程时,大概不会想起,在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以前的世界里,不论远近,只要踏上旅程,就意味着一场艰巨的冒险。在陆地,即便是法国或英国等领土毗邻、面积较小的国家,国内旅行的时间也可长达7天;而想要横跨美国、中国或俄罗斯等大国,则可能需要数月之久。直到19世界早期,许多人终生都未走出过其出生的小镇或村庄,也绝无可能拥有“日行千里”的超能力,而海洋,在古代和中世纪更是一片神秘的骇人之地。对当时的普罗大众来说,旅行实在是一件太过奢侈且艰难的事,但人类似乎天生就手握不安分的“冒险家”剧本——自波利尼西亚人乘着独木舟穿越苍茫的太平洋,到现代人通过铁路与航海探索浩瀚未知的领域,是时候回头看看,过去的几百年里,我们在“远行”这件事上究竟有多拼。铁路时代:跨越山谷去见你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木心的《从前慢》曾引发文艺青年们对“慢节奏”时代的追忆。但是,追求“极速”的现代人很难想象,流动性的缺乏,曾经成为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与丰收之地相隔仅几百公里,人们却有可能因为交通不畅而遭受饥荒;易腐食品在缓慢的马拉小车或运河船只中无法保存;寄送国内信件需耗时数日,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实则都是旧闻,战争时期,人们往往在几个月之后才能收到亲人的消息。甚至,因为旅行的受限,相邻地区居民的时间观念和作息规律会有很大差异,择偶范围也小得可怜——从很大概率上来说,你很少有机会结识自己村子以外的适龄年轻人。
福尔摩斯时代的伦敦然而,铁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列车时刻表的出现,“强迫”各国不得不开始实施国内和国际时间的标准化,无论是在铁路运营,还是生活的各个方面,准时和守时都变得极为重要。铁路出现以前,白天被认为有10个小时,而铁路的到来定义了今天8小时的标准时间结构,换言之,正是铁路创造了“朝九晚五”的常规生活。年9月15日,由“铁路之父”乔治·斯蒂芬森主持修建的、世界上第一条技术成熟的蒸汽铁路: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正式开通。这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铁路,被后世称为“整个世界的分支线”,从那以后,铁路的扩张便一发不可收拾——除了在美国及整个欧洲大陆掀起铁路狂潮,不管是在印度,还是万里以外的奥匈帝国,亦或是巴拿马沼泽区、美国西部大漠……铁路翻越高山,深入地底,跨越河流,无处不在。铁路推翻了关于距离和时间的一切固有概念,引发了社会的剧变。铁路使得远距离工作成为可能,人们不再依附于土地生活,最后的封建遗迹被清除殆尽。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剧照海上征途:追寻星辰大海如果说铁路的推广与成熟象征着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航海则充满着探索未知和拥抱地球的神秘色彩。远洋航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年前,不过,即使中世纪时的海上贸易路线已经将中国、埃及、威尼斯和伦敦连在了一起,大部人的世界观依旧很狭隘,直到年,威尼斯人马可·波罗记载了他游历东方的见闻,欧洲人的眼界才就此打开。
欧洲人的经验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贪婪的君主野心勃勃,支持富有冒险精神的海员开疆拓土、建立贸易线路并从事掠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年那次知名的航行中驶向西印度群岛,首次在欧洲与美洲之间建立了固定的航线。瓦斯科·达·伽马则在年出发,带领一支葡萄牙舰队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前往印度。身为葡萄牙人却为西班牙服务的斐迪南·麦哲伦在年开始了一段航行,绕过了南美大陆。在他死于菲律宾之后,他的船员继续前行,完成了环球航行。到了年,迪奥戈·里贝罗(DiogoRibeiro)在地图上精准地绘出了大西洋与印度洋,还有略显粗糙的太平洋。从一只独木舟到远洋汽轮,从无法预测天气到征服洋流和海浪,人类对海洋一无所知的时代结束了。电影《加勒比海盗》剧照
隐藏在陆地和海洋背后的精彩远不止于此。由英国知名出版社DK公司出品的《DK铁路史》《DK航海史》系列丛书,能够带你了解人类在过去几百年智慧的结晶。点击图片,一键下单《DK铁路史》+《DK航海史》《DK铁路史》
“了不起的铁路史专家”打造纸上铁道博物馆
阅读铁路史,能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近现代历史。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携手DK公司打造的《DK铁路史》,揭示了铁路何以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英国《卫报》称克里斯蒂安为“了不起的铁路史专家”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是怎么修建的?为世人熟知的“东方快车”到底有没有发生过谋杀案?早期铁路修建造成了怎样惨重的人员伤亡?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隧道怎么挖?《DK铁路史》收录了60段小说般的故事,讲述铁路发展的关键节点、重要人物,讲述铁路大亨、工程师、铁路工人、军人的传奇。如今我们在国内可以选择乘坐高铁出行,方便舒适。但早期铁路的乘车体验远谈不上安逸舒适。整个欧洲的火车车厢均基于马车的形状设计,构造极为原始。早期段轨道的连接不平顺,座位的弹簧很脆弱,甚或根本没有弹簧缓冲,每当火车启动或减速时,车厢里的乘客都被甩得东倒西歪。更无法逃脱的是笼罩在所有早期火车乘客身上的烟雾和灰尘。冬季火车上的取暖设备为一个壶形的大炉,一方面极易引发火灾,一方面车厢内空气污染严重。正如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说的冒着“魔鬼的烟雾”。英国画家托马斯·马斯格雷夫·乔伊在年的画作。名为《请出示车票》,描绘的是列车员正要登上一节拥挤的三等车厢。
聊起铁路的话题,不能光靠“纸上谈兵”。《DK铁路史》搜罗了来自各大博物馆的幅珍藏图片,还原真实的历史,呈现各个时期的43种代表车型。无论是复古的、超前的、酷炫的、奇特的,这本书将带给你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是炙手可热的爆款车型,还是鲜为人知的冷门列车,你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原型!除了介绍火车,这本书还满足了“强迫症患者”的需求,呈现了有关铁路的一切——从发动机、车轮到隧道建设、铁路信号电报……还贴心地在每张图旁附上了机器工作原理,像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为你讲述火车究竟是怎么“跑”起来的。与常见的铁路百科相比,这本书并不仅仅从交通史的角度梳理铁路历史、罗列不同时期火车的型号,而是站在世界史的视角看铁路。比如,东印度铁路公司成立,伴随着殖民地的血泪;一战二战期间,铁路的黄金时代与动荡期并存。书中搭配了数张高清铁路实拍,还原时代的非凡成就铁路在历史大事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这本书,你将看到43种珍贵车型、技术细节、重要线路,融合跌宕历史与机械之美,认识铁路这个工业文明的伟大成果、扭转历史的隐藏主角。《DK航海史》
书桌上的海事博物馆
9年,纪录片《海洋帝国》的热播在英国引起全民轰动。本片的学术指导布赖恩·莱弗里正是《DK航海史》的作者。
作者还担任过奥斯卡获奖影片《怒海争锋》的历史顾问相比于陆上交通,人们对海洋航行的认知显然是滞后的。今天谈到海洋,我们会提到5个独立的大洋,而在中世纪,即便是饱学的地理学家,也会认为海洋是令人恐惧的禁地。德国不来梅的史学家亚当在年写道:“挪威是极北之国度,再向北便没了人烟,只有骇人的海洋,环绕着整个世界的、无边无际的海洋。”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即使对海洋史不了解的读者,也一定听说过海盗、探险者、军人的海上传奇。郑和、私掠船船长德雷克、库克船长……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或闪烁着历史的荣光,或身披传奇色彩,而一部航海史,就是一部关于人类探索、财富、争斗的精彩故事集。神秘的航海罗盘究竟有怎样的工作原理?
无数关于财富、厮杀、冒险、好奇心的故事在海上上演——带着帝国的资助,哥伦布等探险者远航寻找黄金与香料;郑和率百条船只出航,载回宝石、狮子、长颈鹿;维京人横跨铁灰色的北大西洋,寻找一片“上好的土地”;工业革命后的移民们提着行李踏上汽船,前往新的家园;两次世界大战中,人们看见过战舰在海面燃烧,也经历了绝处求生的诺曼底登陆……这部跨越年的航海史,收集来自各大博物馆的二百幅宝贵图片,介绍了中世纪船只、搭载重型火炮的无畏舰等48种船型,满足你对海上冒险、精美船只、海洋文明的所有好奇。无论是加勒比海盗的征服路线,还是郑和时期的远洋贸易,你都能从本书收录的20幅地图中一目了然,了解历史上的航行路线、海战战况。如果我们追问波利尼西亚人,为何要去冒险?可能得到的回答是:他们就是想冒险,而不在乎各种显而易见的危险。铁路与航海的历史,就是人类冒险之旅的缩影,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从未“征服”广袤的陆地与辽阔的海洋,也永远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控地貌与洋流,但是,那些古往今来许多实际的尝试与实践,那些工程师、航海家们与自然力量艰苦卓绝的搏斗,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迹,仍旧值得我们读一读。END团购信息
《DK》铁路史+《DK航海史》中信出版社原价:元团购价:元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DK铁路史》+《DK航海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