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好莱坞最令人期待最让人欲罢不能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应该有姓名。他执导过10部电影,没有一部烂片。《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还有最经典的《蝙蝠侠》三部曲,都是他的作品。虽然没有小金人傍身,但在业内依然封神。
9月4日,他带着新片,上线了!
早在几个月前,#诺兰新片炸了真飞机#就在热搜上掀起不小的浪花。作为诺兰职业生涯中规模最大最具野心的作品,《信条》不光炸了飞机,还带着演员辗转七个国家取景。
剧情交给专业的人讨论,我们就给大家扒一扒《信条》里那些标志性的建筑。
01,列宁文化体育宫
故事开始于乌克兰首都基辅国家大剧院,一帮劫匪抢劫了音乐厅,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的特工参与营救计划,但他的真实目的却另有所图。
电影里出现的基辅歌剧院其实是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林纳哈尔拍摄的,这座宏伟的建筑包括一座可以容纳人的圆形露天剧场、一个冰场、一个小型海港和一个直升机场,最初是为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帆船比赛准备的,被命名为“列宁文化体育宫”。
年塔林宣布将把林纳哈尔改造成会议中心,等待翻修期间也不对公众开放,但它别具一格的外观仍然被当地人认为是最佳观景台。拾阶而上可以从高台上感受波罗的海的海风,俯瞰塔林的日夜。
02,KUMU艺术博物馆
佩卡瓦帕沃(PekkaVapaavuori)
片中男主和Neil来回踱步的奥斯陆自由港,其实是KUMU艺术博物馆。这里是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的四个分馆之一,也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艺术博物馆。
KUMU艺术博物馆复杂的本体建筑就是一件艺术品,经过了近10年的设计和建造,于年开始运营。它的设计者是在年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芬兰建筑师佩卡瓦帕沃(PekkaVapaavuori),建设工程从年至年,为期三年。
KUMU艺术博物馆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杰作,石灰石和铜巧妙结合打造出这座被建在石灰岩悬崖的一侧,有着独特的曲线和构造的建筑。
03,Liivalaia24
男主在海上风力发电公司隐姓埋名一段时间后,前往这个“信条”组织报到时的Wermuth-Bygningen研究所是在Liivalaia24拍摄的,这里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是一座法院大楼,但现在已经闲置而且不接待游客。
即便是这样,大楼外观依然带有鲜明的苏维埃美学,仔细看的话说不定还能看到Wermuth-Bygningen的标志。
04,奥斯陆歌剧院
Snhetta
男主在剧中的这一幕,还是满震撼的,这个一望无际的壮阔天际线,取景于奥斯陆歌剧院的房顶。
奥斯陆歌剧院建设用时5年,由挪威建筑公司Snhetta设计建成,坐落于地区岸边,临近证券交易所和中央车站。它是继14世纪初建造于特隆赫姆(Trondheim)的尼德罗斯大教堂(NidarosdomenCathedral)后,挪威国内最大的文化建筑。
从剧院外面看,最显著的特征是白色的斜坡状石制屋顶从奥斯陆峡湾(Oslofjord)中拔地而起,游客可以在屋顶上面漫步,饱览奥斯陆的市容美景。如果您从峡湾中观看剧院,您将注意到建筑正面的太阳能电池板。事实上,这是挪威国内最大的、依靠太阳能供电满足能源需求的建筑。
年10月歌剧院在世界建筑节开幕式上赢得文化类大奖。委员会成员SirPeterCook,ChristophIngenhoven和JohnWalsh认为歌剧院的建成体现了设计者对建筑学的高度精通,是一件将造型连贯和轮廓清晰二者完美结合的高难度工程。
05,庞贝古城
《信条》的名字来自于一块出土自庞贝古城的塞托方阵(TheSatorSquare),时间大约定位在公元一世纪。
这块石板上写的是一首拉丁回文诗,大意关于时间之轮的旋转,而几个单词本身也是正逆相应。片中也致敬了出土地庞贝古城,女主一直想陪儿子去玩的地方就是庞贝古城。
庞贝古城略呈长方形,有城墙环绕,四面设置城门,城内大街纵横交错,街坊布局有如棋盘。重要建筑围绕市政广场,有朱庇特神庙、阿波罗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等,还有剧场、体育馆、斗兽场、引水道等罗马市政建筑必备设施。
作坊店铺众多,都按行业分街坊设置,连同大量居民住宅,构成研究罗马民用建筑的重要实物。富裕之家一般均有花园,主宅环绕中央天井布置厅堂居室,花园中有古典柱廊和大理石雕像,厅堂廊庑多施壁画(见庞贝壁画),是古典壁画重要的遗存。
庞贝古城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古城的壁画对欧洲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影响甚大。
庞贝遗址表现出来的城市格局理念更是现代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庞贝的道路布局是现代建筑师称之为“棋盘式”布局,两横两纵的道路分割成9个区。以阿波罗神庙和丘庇特神庙组成的长方形中心广场,构成了广场的轴线。轴线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城市的规则性和艺术特征,又是两千年前人类智慧的一大创举。
还有很多没列举出来建筑,就不给大家一一列举了。言而总之,诺兰的新片《信条》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如果想体验这样一场烧脑的视觉享受,也想感受电影里的建筑之美,或者想考验一下自己的“逆思维”,不可错过。
本文来源:青年建筑(i80arch),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