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的边陲与边陲的中心现代世界

内容提要自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提出"现代世界体系"作为分析当代世界格局形成的理论框架以来,该理论已成为社会科学界广泛使用的基础理论。本文从该理论框架出发,分析夏威夷王国在现代世界体系强权威胁下的生存策略。成立于年的夏威夷王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除欧、美洲以外,被西方强权承认为民族国家的非西方国家。夏威夷王国不仅是"中心的边陲",更争取成为"边陲的中心"。夏威夷王国的建立与发展,得益于它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关键的地理位置与旺盛的政治能动性。但同时,被日益吸纳于世界体系的夏威夷王国,最终也因为其地理位置的关键性、资本贪婪与帝国主义者的野心,而被美国所占领兼并。本文通过"世界体系"的结构性与夏威夷王国的政治能动性两方面,分析19世纪夏威夷王国的兴衰,同时一定程度地修正世界体系理论重中心而轻边陲的理论缺失。

关键词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夏威夷王国民族国家政治能动性

作者简介:马腾嶽,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来源:《世界民族》年第3期

本文为年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夏威夷群岛多族群社会的冲突融合与和解共生研究"(16BMZ)、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经费资助科研课题"海上丝路与波利尼西亚社会殖民历史及去殖民运动研究"(s)共同资助项目。本文的完成感谢法属大溪地波利尼西亚大学(UniversityofFrenchPolynesia,Tahiti)Dr.LorenzGonschor的指正与《世界民族》编辑部暨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

一、问题的提出

自年英国库克船长"发现"夏威夷群岛之后,无论从地理还是历史的视角来看,位于北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都占有极为显要的地位。就地理而言,夏威夷位于北太平洋中间位置,19世纪上半叶便已成为亚洲与美洲航运的枢纽。所有往来于亚洲与美洲的船舶,都需要在夏威夷进行燃料与淡水补给,夏威夷因而具有控制北太平洋海运的关键地位。再从历史上来看,夏威夷的重要性,使得它成为19世纪列强势力在太平洋上的平衡点,包括英、法、俄等强权国家曾多次试图占领夏威夷群岛。然而,在夏威夷王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强权国家互不同意夏威夷成为其他国家殖民地或势力范围的政治现实下,夏威夷王国(KingdomofHawaii)于年开始先后获英、法、美三国承认,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欧洲与美洲之外,被欧美国家承认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随着夏威夷干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夏威夷干国一度试图成为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政治霸主,引领太平洋岛屿地区共同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

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的"世界体系理论"(world-systemtheory)是国际政治经济分析的重要理论。简而言之,"世界体系理论"具有跨学科与宏观性质,建立在"中心/边陲"(core/periphery)二元对立性之上。它将世界分为两个部分,拥有资本与权力的西方中心国家,与在政治和经济上被支配的非西方边陲区域(包括少数"半边陲"地区)。沃勤斯坦中心)/边陲二元对立性观点,是一种具有整体(holistic)、大型与长期性质的分析理论工具。作为一个分析理论框架"世界体系理论"说明了这种二元对立性存在的历史背景,同时也从结构论的角度指出欧洲作为世界体系中心支配边陲的必然性。

虽然资本主义的形成、演变及其对于世界的影响是构成《现代世界体系》一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资本主义之外,《现代世界体系》一书另一个重要部分的是国际关系与国家发展。在沃勒斯坦的描述中,现代世界体系的特点在于"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高度不稳定的结构,它倾向于转变为帝国或是瓦解。然而历经了年后,世界经济并没有转换为"世界帝国",其关键之处在于一个特点,即"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形式的政治方面。资本主义能够保持繁荣,正是因为在其世界经济领域内有着不是单一、而是多重的政治体系。""多重的政治体系"又常被沃勒斯坦以"政治实体"(politicalentities)代替使用。而所谓现代世界体系内的政治实体,依沃勒斯坦的见解,包括位于体系中的"中心国家""边陲地区"以及"半边陲"。

在《现代世界体系》中"政治体系""政治实体""中心国家""边陲地区"都是以英文的复数形态出现的。依沃勒斯坦的看法,这因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模式是基于这个事实,经济因素在一个大于任何政治实体能够完全控制的竞争场所中起作用。这给了资本家们一种以结构为基础的策略自由。这使得世界体系的持续经济扩张成为可能"。换言之,"政治体系的多重性"是资本竞争自由性得以实行的前提,不同政治实体之间的空隙为资本保留了竞争的空间。

在"多重的政治体系"与资本主义下,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分析存在着两种竞争关系,首先是国家对国家的竞争,这包括强大的中心国家对于弱小边陲地区(国家)支配关系的竞争,以及中心国家之间彼此间的竞争关系。这其中,中心国家之间的竞争,常以战争作为利益争夺的手段。而对于边陲地区,则以建立殖民地的方式占领。"世界体系"舞台主角与分析重点在于中心国家,边陲地区则因缺乏主动性而被忽略。

世界体系理论宣称以"体系"作为分析单位,但事实上中心民族国家仍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此,本文通过分析19世纪夏威夷王国历史,以弥补世界体系理论相对忽视边陲地区能动性描述的理论缺失,并从政治能动性的角度梳理夏威夷王国如何在中心支配边缘的结构中努力突破中心国家限制,从而在19世纪的世界体系中占得一席之位。笔者主张,夏威夷王国在19世纪的世界体系中,同时扮演了"中心的边陲"与"边陲的中心"双重角色。夏威夷王国的兴起,得益于它在世界体系中的这种双重性与强韧的国家能动性。但是另一方面,鉴于地缘位置的关键性,夏威夷王国无法逃脱来自中心强权的支配,最终被美国所占领。本文从世界体系理论出发,兼以政治能动性分析,梳理19世纪夏威夷王国的兴衰。

二、夏威夷王国的建立与热带农业的兴起

库克船长(JamesCool)"发现"夏威夷群岛后,鉴于夏威夷群岛在北太平洋海域航运上的重要性,发现夏威夷的航海报告快速地吸引了西方列强的注意,迅速地在政治与经济层面将夏威夷群岛卷入到世界体系中。夏威夷王国成为举世第一个非西方的民族国家,并发展热带农业为主要经济产业。其过程概要如下∶

(一)夏威夷王国建立与得到欧美国家承认

年"夏威夷岛"(HawaiiIs.)土著族群舍长卡美哈美哈一世(KamehamehaI,?—)利用从西方传入的武器等条件完成了夏威夷群岛8个主要岛屿的统一,成立"夏威夷王国"(KingdomofHawaii)。夏威夷王国共历经了8位君主,国族自年建国至年被境内白人与美国合力推翻为止,共83年。

年卡美哈美哈一世过世,其子力吼力吼(Liholiho,—)接任为卡美哈美哈二世。这一时期的夏威夷因为有大量外国人进入而受到更多来自西方的影响,卡美哈美哈二世继位后不久便废除传统波利尼西亚文化各种神权信仰与宗教禁忌(kapu),效仿西方社会,推动夏威夷王国向世俗国家发展。历史的偶然,正当夏威夷废除传统信仰时,年10月,由基督教长老派主导的美国"海外宣教委员会"决定对夏威夷王国进行宣教。美国宣教士于年3月抵达夏威夷,通过宣教手段快速地将夏威夷改宗成为基督教国家。

改宗基督教对于夏威夷的影响不仅限于宗教,更全面地扩及到政治与经济各方面。年6月7日,卡美哈美哈三世(一))颁布依基督教精神创设的《权利法案》(DeclarationofRights),宣告不论贵族还是平民,都受到法律保障。《权利法案》的通过,一举废除了夏威夷社会传统波利尼西亚贵族/平民阶级区隔。年10月8日,卡美哈美哈三世签署王国首部宪法,并以《权利法案》作为《夏威夷宪法》的前言。年宪法采用行政、司法与立法三权分治,参考英国的贵族院(HouseofNobles)与平民院(HouseofRepresentatives)两院制议会作为王国立法机构。

尽管夏威夷王国土著族群政权已经建立,但因拥有北太平洋唯一海运枢纽地位的战略价值,夏威夷群岛仍然受到西方强权国家的觊觎,侵略行为一再发生。诸如年俄罗斯所属的"俄罗斯美洲公司"(RussianAmericanCompany)首次来到夏威夷群岛,试图在可爱岛(KauaiIs.)建立殖民地。年7月9日,法国战舰阿尔忒弥斯(Artemise)号在船长拉普拉斯(CyrilleLaplace)的领导下占领夏威夷王国首都檀香山(Honolulu),以发动战争为威胁,要求卡美哈美哈三世签下条约。年2月,英国皇家海军卡里斯福特(Carysfort)号军舰船长波莱(GeorgePaulet)爵士威胁炮击檀香山市,控制了夏威夷干国政府,导致卡美哈美哈三世被迫将王国主权暂时让渡给英国。

面对列强再三的侵略,夏威夷王国认识到作为一个岛国,想要在列强环伺下生存,唯有争取国际承认为民族国家,才有可能得到国际社会支持与国际法的保障。因此,在完成工作之后,年卡美哈美哈三世派遣全权特使出使英国、法国与美国,争取外交承认。年11月28日,英国女王与法国国王首先通过联合声明承认夏威夷的主权地位,美国则在年7月6日宣布承认夏威夷王国。之后,夏威夷王国以独立民族国家的身份与多个国家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并在世界各国长期维持高达90个领事馆。

夏威夷王国的诞生,极大地突破了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一书的理论限制,即周边地区只能被动地接受中心国家的支配与剥削,不能作为国家而存在。夏威夷王国得到美、英、法三国的外交承认,得以成为第一个由非西方土著族群主导成立的民族国家,免于成为当时亚、非、大洋洲中许多不被承认为民族国家的"无主之地",继而被列强兼并为殖民地的命运。

政治上的成功需要经济上的支持,作为民族国家,夏威夷王国除了得益于枢纽性地理位置而成功发展成太平洋最重要的海运补给地之外,占据夏威夷王国经济另一重点是热带农业。热带农业成功与否,成为夏威夷王国能否经济自主的重要指标。19世纪30年代中期之后,热带农业在夏威夷快速发展,直到20世纪前期一直是夏威夷最重要的产业。然而热带农业需要极大的劳动人口参与,发展热带农业必须解决土地与人力两项关键因素。这成为19世纪初期夏威夷王国的首要目标。这其中年《土地分配书》(Mahele)的颁布与年《外国人归化法》及年《主奴管理法》的通过,一举带动了夏威夷热带农业的兴起,并引入了全球农业移民,完全改变了夏威夷王国的人口结构。

(二)《土地分配书》的颁布

传统波利尼西亚阶序文化下所有的土地均为世袭贵族所有,贵族则有照顾平民、进行资源再分配的责任。在年宪法的新社会制度下,平民十著需要依靠自己的劳动而生存,土地私有成为必需的生计条件。另一方面,就整个王国的经济发展而言,发展热带农业是必要的经济出路,土地私有是吸引资本家投资的前提。为了发展热带农业,一系列的新法律被制定。首先是年宪法将土地从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土地不再仅属于国王与贵族阶级所专有,瓦解了传统阶序制度的统治基础。同一年,夏威夷历史上有了第一笔的私有土地纪录,开始了土地私有的先例。年2月7日,卡美哈美哈三世组成"土地所有权委员会"(BoardofCommissionerstoOuietLandTitles),对于夏威夷的土地历史与所有权进行审核,并且拟定分配土地的原则。年1月27日,委员会公布了改变夏威夷土地的最重要政策《土地分配书》。依照这个计划书,共有三方有权利参加土地的分配,包括政府(国王)、贵族与平民。年12月,《责任土地法案》(kuleanaAct)公布,所有夏威夷的十著佣农都可以得到土地权。最终有人申请责任土地,其中人得到土地。

《土地分配书》对于夏威夷日后的政治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今日的学者在讨论施行《土地分配书》对于夏威夷王国的正反影响时具有较大的分歧。其中多数的学者主张《土地分配书》对于夏威夷十著族群是一种负面的剥夺,十著未能获得土地私有的益处,反而造成之后十地被资本家垄断而丧失赖以生存的根本。但也有人主张《土地分配书》并不是造成土著失去土地的原因,失去土地的原因是因为年夏威夷王国被推翻,而非《土地分配书》之故。

另一方面,居住于夏威夷的外国人也渴望能购买土地,因而不断向王国政府施压。年7月10日,夏威夷王国《国人土地持有法》(AlienLandOwnershipAct)先在国王的枢密院通过,进而交付立法通过。依照这个法律,没有宣誓归化为夏威夷干国臣民的外国人也可以取得土地的所有权。而通过这项法案的背后代价是一项政治妥协,即美国同意保证夏威夷王国的独立。

(三《外国人归化法》与《主奴管理法》下的全球农业移民

《土地分配书》解决了投资农场所需的土地私有化的问题后,其次要解决的是发展热带农业所需要的大量劳动人口。

从18世纪后期接触西方以来,两项因素造成了夏威夷王国土著劳动力的严重短缺。首先是随着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到夏威夷,因传染病流行造成土著人口大量死亡。在年库克船长初来夏威夷时,曾推估土著人口为24万一40万人。历史学者史坦那(DavidStannard)推估最高至万人。年,传教士估计土著人口为14.20万余人。年夏威夷王国进行了第一次现代人口普查,土著人口数量为7.10万余人。年的人口普查,夏威夷土著族群的人口数达到历史最低点,纯血统土著与混血土著的人口数仅剩下4.75万人。土著人口的急速锐减,除了与西方人接触后因传染病造成的死亡外,第二项重要因素则是美国加州地区的淘金热,吸引了大量夏威夷土著前往发展。

为了解决移民需求问题,年夏威夷王国首先通过《夏威夷王国民法》中的《外国人归化法》。外国人在居住夏威夷满五年,可以申请归化为夏威夷王国的臣民。为了进一步解决热带农场缺乏劳动力的困境.年6月21日通过《奴管理法》(ActfortheGovermentofMastersandServants),此一法案为夏威夷的外国契约工提供了合法居住的法律基础。《主奴管理法》的通过,对于夏威夷的人口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土著人口不足、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主奴管理法》通过后,年8月12日便有英国商船西蒂斯(Theti)号前往中国厦门进行贸易,年1月3日返抵夏威夷时带回多名的中国苦力,揭开了夏威夷农工移民的序曲,也逐渐改变夏威夷人口的族裔结构。

年的人口普查,夏威夷的总人口数仅剩下人,是夏威夷总人口普香纪录的最低点。为了满足劳动力需求,除了中国之外,日本、琉球、韩国、菲律宾、德国、葡葡牙、波多黎各等地,都成为夏威夷王国积极招募农工的对象。为了招募更多的劳工到夏威夷王国工作,年1月夏威夷第七任君主卡拉卡瓦(DavidKalakaua,—)国王带着政府官员,搭乘私人汽轮"悉尼市"号(CityofSvdnev)展开为期十个月的环球之旅。在这次的旅程中,他会见了各国的元首与权臣。包括日本明治天皇、清朝大臣李鸿章、罗马教宗、英国女王、比利时国王、德意志帝国威廉皇帝、奥匈帝国官方、葡萄牙国王、美国总统等人。

卡拉卡瓦国王的环球之旅主要是为当时快速发展的夏威夷的甘蔗农场与制糖业寻找国际农工。同时,也为夏威夷寻求更多的国际同盟与支援。特别是藉由与日本和中国的合作结盟,以制衡美国与其他欧洲势力对夏威夷日渐增强的威胁。卡拉卡瓦王国环球之旅的外交成就,象征性地把夏威夷王国的主权与国家名声推到历史高峰。

三、夏威夷王国与美国互惠条约的政治经济影响

19世纪下半叶夏威夷王国的历史是以围绕与美国的政治与经济互动开展的。美国是夏威夷热带农业最大的市场,夏威夷则被美国视为前进亚洲的跳板。年,美国与夏威夷王国的互惠条约完成签订,更是一举将夏威夷与美国的经济与政治关系推上高峰。

热带农业成为夏威夷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而美国是夏威夷热带农业最大的市场。美国的高额进口关税(以蔗糖为例是30%),成为夏威夷农产品行销美国市场最大的阻力。因此,卡美哈美哈三世在世的最后几年,将争取通过与美国之间的互惠条约,作为王国的重要政治目标。

从年美国传教士最早进入夏威夷开始,美国与夏威夷便有千丝万缕的重要关系。年法国军舰短暂入侵夏威夷王国,为了对抗法国的侵略,卡美哈美哈三世指示外交大臣威尔利与美国领事格雷格(DavidL.Gregg)磋商拟定《兼并条约》(TreatyofAnnexation),将夏威夷合并为美国一部分。但这项议题在卡美哈美哈四世(—)接任之后就不再是夏威夷干国的政策,转而改变为全力维持干国的独立。通过与多方强权国家签订条约来确定干国的主权地位与国家安全,避免英、法等外国势力一再威胁侵略夏威夷。在经济上,与美国签订互惠条约则是王国首要的目标。

然而,美国这方则有完全不同的考虑。面对作为太平洋枢纽的夏威夷群岛,美国国内兼并夏威夷的呼声一直十分强烈。在给予夏威夷互惠条约或是直接兼并夏威夷二者中,美国社会一直存在争议。主张给予夏威夷王国互惠国地位者认为这可以维持美国在夏威夷的特殊影响力;反对者则认为一旦夏威夷取得美国的互惠国地位,经济上更为自主,则政治上更不会倾向与美国兼并,或是会拖延这项兼并的实施。美国与夏威夷互惠条约以及美国兼并夏威夷议题从19世纪50年代起便引起英、法等国际势力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zetiansc.com/lshg/14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