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风帆海战时代始于十七世纪的英荷战争,这场战争是现代海军力量产生的起点。由于种种的原因,曾经创造过辉煌战争历史的中国,与风帆海战的大时代失之交臂。明清两朝错过了人类文明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大航海时代。
当众多西方国家将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扩张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却选择了闭关自守。由于明清统治者对海洋权益的漠视,导致中国从十九世纪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为随后近百年备受欺辱的惨痛历史埋下了伏笔。
▼
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风帆时代最伟大的海战—“特拉法加”大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是帆船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也是风帆战舰时代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海战。这次海战彻底击碎了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奠定了英国从十九世纪初开始,长达百年的海上霸主地位。
战役背景
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被推翻。年1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将国王路易十六公开处决,英国以此为由驱逐法国驻英大使。英国联合奥地利、普鲁士、那不勒斯和撒丁王国组成反法联盟,双方在陆地和海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一手掌握法国的军政大权。
年6月,拿破仑击败奥地利军队战胜,获得了著名的马伦哥战役大捷。俄国、土耳其等国家纷纷与法国缔结和约,第二次欧洲反法联盟彻底解体,英法两国签订《亚眠和约》暂时休战。
▼
年5月16日,英法两国战火重燃,拿破仑的目标是避开英国海军,用其精锐的陆军直接登陆进攻英国本土。英国为了防止法国军队的入侵,一直密切监视着英吉利海峡,并派出战舰封锁法国及其盟国西班牙的重要港口。拿破仑在法国西北部的布洛涅集结了大批陆军和平底船,准备横渡海峡进攻英国,为此命令各港口的法军战舰设法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到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岛会合。
▼
英国著名海军将领纳尔逊率领的地中海舰队,负责封锁位于法国土伦和卡尔塔基拉的港口。法国海军上将维尔纳夫遵照拿破仑的命令,成功摆脱了纳尔逊的监视,秘密地驶离了土伦港。
为了拦截维尔纳夫舰队,纳尔逊日夜兼程对其追踪,并赶在他们与其他舰队会合之前出现在西印度群岛。维尔纳夫因害怕被英国舰队追击,不敢单独直接驶往多佛尔被迫折返西班牙的加的斯港。
▼
纳尔逊率领舰队与科林伍德上将指挥的舰队会合后,向维尔纳夫舰队藏身的西班牙加的斯港快速逼近。年10月20日,维尔纳夫率领由33艘战舰组成的法西联合舰队悄悄驶出加的斯港,企图不经战斗秘密潜入地中海。21日拂晓,当维尔纳夫舰队成一列纵队取东南航向行驶时,正好与纳尔逊率领的英军舰队遭遇,特拉法加海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战役全程
此次战役,参战的英法海军舰队实力大体相当。法西联合舰队共有战列舰33艘,其中一艘是当时最大的四层火炮甲板战列舰“三叉戟”号、3艘三层甲板战列舰、6艘80门炮船、22艘74门炮船、1艘64门炮船、共有火炮门,参战官兵名。此外,法西舰队中还编有13艘巡洋舰。
英国舰队共有27艘战列舰,其中7艘是三层火炮甲板战舰,其余20艘为双层火炮甲板战舰,合计火炮门,官兵人。另外还有4艘巡洋舰和几艘辅助船。
▼
年10月21日拂晓,双方舰队已接近至12英里。6时10分,纳尔逊发出“成两路纵队前进”的命令,并且下令全体人员准备战斗。法西联合舰队司令维尔纳夫知道战斗已经不可避免,为了便于舰队作战不利时撤入加的斯港,他下令舰队进行度大转向,使加的斯港位于舰队的下风位置。维尔纳夫采取这种未战先怯的战术,不仅严重挫伤了全体官兵的士气,而且造成联合舰队的队形陷入混乱。
▼
在法西联合舰队因调转方向陷入混乱时,纳尔逊抓住战机下令进攻。英军舰队分成两个纵队,分别由纳尔逊乘坐的“胜利”号和科林伍德乘坐的“王权”号担任先导舰。“胜利”号上升起了著名的“英国要求舰队全体将士尽忠职守”信号,随后又升起了“进一步接敌”的旗语,英国舰队在一片欢呼声中向法西联合舰队直插过去。
▼
上午11时45分,法西联合舰队“弗高克斯”号向“王权”号开炮,英军战舰随即开炮还击。英法西三国舰艇同时升起国旗,各舰鼓乐齐鸣,士兵举枪敬礼。
当“弗高克斯”号向“王权”号开炮时,“王权”号快速切入法舰“弗高克斯”号和西班牙舰“圣安拉”号之间。“王权”号用左舷炮轰“圣安拉”号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创。
接着又对着“弗高克斯”号发射右舷的火炮,此后又驶近“圣安拉”号的右后段,再向它射击。经过40分钟的猛烈轰击之后,“王权”号已变成了一个无法控制的空船壳,只能由巡洋舰“欧亚拉斯”号拖曳着行驶了。下午2时20分,西班牙舰“圣安拉”号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乘员死亡人,伤人,只能向英军投降。
▼
英舰“贝里岛”号和“王权”号一样,从“弗高克斯”号的后面切入敌军阵线,它立即被几艘敌舰所包围。“贝里岛”号主桅被炸断,有段时间连一炮都发射不出来。虽然如此,它却把军旗钉到后桅杆上,继续不屈地奋战。
在“贝里岛”号发起攻击一刻钟后,“火星”号也投入了战斗。其后每一艘英军战舰都以同样的方式切入敌军阵线,向首尾两端的敌舰用两侧舷炮猛烈开火,使每艘敌舰都受到了连续的集中火力打击。
当柯林伍德指挥的最后一艘战列舰“亲王”号发动攻击时,已经是下午3时。与柯林伍德交战的共有15艘法西军舰,1艘被击沉,4艘逃走,另外10艘被俘。西班牙海军上将格拉维拉乘坐的旗舰“奥国王子”号也被英军俘获。
▼
在柯林伍德纵队开始作战25分钟后,纳尔逊纵队以不规则的鱼贯队形向法西联合舰队发起进攻。纳尔逊亲乘旗舰“胜利”号,率领“提米莱尔”号和海王星”号3艘三层甲板战列舰向敌军的前卫中央挺进。
纳尔逊认为敌军统帅维尔纳夫在最大的四层甲板军舰“三叉戟”号上。当“胜利”号向“三叉戟”号前进时,发现法国两层甲板战舰“布森陶尔”号上挂着总司令的将旗。“胜利”号冒着敌舰猛烈的炮火,一头钻到“布森陶尔”号的后方,用船头上的68磅短炮和侧舷的火炮,向“布森陶尔”号的舷窗猛烈开火,使其受到了极大的损毁。
▼
当英舰“海王星”号和“征服者”号接近“布森陶尔”号之后。“胜利”号和法舰“敬畏”号纠缠在一起,双方乘员都准备跃上对方甲板,但是法国人的企图被英军的火力所制止。当纳尔逊正在后甲板上与舰长哈迪一同行走时,被从“敬畏”号船桅上射来一颗子弹击中。他挣扎着爬起来说:“他们终于把我解决了。哈迪……我的背脊骨已经被射穿了。”
▼
下午4时30分,纳尔逊得知会战已胜利的消息后说:“我感到满意。”他亲吻了哈迪舰长:“感谢上帝,我总算尽了我的职责。”不久之后,纳尔逊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英国皇家海军之魂纳尔逊上将,以军人最理想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
英军“胜利”号、“提米莱尔”号和“海王星”号围攻法军的巨型四层甲板战舰“三叉戟”号。一个半小时后,“三叉戟”号乘员战死人,负伤人,这艘巨舰最终向英军投降。
▼
英军“不列颠”号接着也跟上来,其后是“巨人”号和“征服者”号,三艘英军战舰一起围攻法军“布森陶尔”号。下午2时5分,法西联合舰队统帅维尔纳夫终于坚持不住,下令“布森陶尔”号降旗投降,他本人也成了英军的俘虏。“征服者”号上的英军上尉记载:““布森陶尔”号甲板上到处都是死尸,景象非常之凄惨。死伤总数在四百人以上,多数尸体都没有脑袋。”
杜马罗尔的支队处于法西联军舰队的前卫。当下午12时30分,纳尔逊钻入了联军的中心之后,维尔纳夫即发出了一个通令,要求所有尚未参加作战的船只,一律自动地投入战斗。杜马罗尔对维尔纳夫的通令毫无反应,仍然径直向北方航行。
▼
等到杜马罗尔好不容易调过头来南下时,法西联合舰队统帅维尔纳夫已经投降。但杜马罗尔还是作了最后的反击,他把10艘军舰分为两部分先后投入战斗。结果,第一批5艘军舰中有4艘被迫向英舰投降,另1艘逃往加的斯。第二批5艘军舰有1艘被迫投降,其余4艘向南逃逸,其中包括杜马罗尔的旗舰“恐怖”号。
▼
作为海战的尾声,下午3时30分,在海战已经进行了2个多小时后,由迪马努瓦海军少将率领的联合舰队前卫返回了战场。面对严阵以待的英国舰队,这次短命的反击只持续了20分钟就告失败。“胜利”号对掉头逃跑的法西联合舰队进行了一次齐射,用鸣礼炮的方式庆祝胜利,纳尔逊上将也在炮声中与世长辞。
▼
下午4时30分,炮声终于停了下来,硝烟和浓重的火药味笼罩着战场,鲜血染红了海面,军舰燃烧的火光映红了天空。此次会战,英军死亡人,伤人。法军死亡人,伤人。西班牙军死亡人,伤人。法西两军被俘三千多人,毙伤俘共计1.4万人。法西联合舰队的33艘战列舰中,12艘被俘,8艘沉没,13艘逃走。而英国皇家海军在整个战役中没有一艘战舰被击沉。
▼
10月27日,柯林伍德派拉皮罗提尔中尉所指挥的小船“皮克尔”号回国报捷。11月6日清晨1时,拉皮罗提尔赶到海军部。他见到英国海军部长的第一句话是:“报告!我们获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但是失去了纳尔逊勋爵!”
战役的启示和思考
特拉法加海战彻底粉碎了拿破仑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确立了英国此后年中的海上霸权。此次战役的胜利极大振奋了普鲁士、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信心。
客观上促成了全新反法同盟的建立,为拿破仑的军事失败埋下了伏笔。正如英国历史学家威尔逊在《剑桥近代史》中所说的那样:“特拉法加海战在年到年的拿破仑战争中,是一场有着决定性意义的会战。”
▼
英国传奇海军将领纳尔逊高超的指挥艺术,是英国皇家海军战胜法西联合舰队的关键原因。
他在这场海战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战斗序列理论,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完胜维尔纳夫指挥的法西联合舰队。英吉利民族为他而深感自豪,他的敌人拿破仑对他也是推崇备至。当听到纳尔逊的死讯后,拿破仑当即命令在每艘法国的军舰上,必须挂上纳尔逊的画像。拿破仑此举不仅是为纪念这位海军名将,同时也是以他作为法国海军学习的榜样。
▼
法西联合舰队统帅维尔纳夫僵化教条、左右摇摆的拙劣指挥,是导致法西联军惨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我们不能人云亦云的将特拉法加海战的失败,完全归咎于维尔纳夫的错误指挥。
法国海军初建以来就一直存在的种种弊端,也在此次战役中暴露无遗。海军的指挥完全服从陆上统帅的安排,缺乏来自海军参谋部的专业性建议。拿破仑甚至要求海军任何时刻都能严格按计划到达指定海域,完全忽视风、流等因素对风帆时代海军的巨大影响。以大陆体系为基础建立的法国海军,在对抗英国为争夺海洋霸权建立起来的海军时难免不以失败告终。
▼
英法两国舰队进行特拉法加海战时,两国海军所使用的作战装备差别不大,法国海军的失利更多在于其官兵素质的低下。英军海上指挥官纳尔逊12岁时就加入海军,常年在海上作战,对舰队的指挥作战得心应手,手下官兵也具备丰富的航海和实战经验。
法国海军基层官兵也因常年被封锁在港内疏于海战,难以适应大风浪条件下的海上作战。维尔纳夫在战前曾写道:“同样恶劣的气象条件,对纳尔逊毫无影响,我们却不行。”不难看出,这场海战的结果,早在战前就已经注定。
▼
综上所述,英国皇家海军取得特拉法加海战的完胜绝非偶然,这是“强大的海权国家”对“传统的陆权国家”又一次压倒性的胜利。纵观世界几千年的海战史,仅有极少几次陆权国家成功击败海权国家的战例。
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百年工程,仅凭先进的舰艇和威力强大的武器是绝对不够的。培养一个优秀的高级海军将领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常年在海上航行和训练的经验,才能在舰队的指挥和作战行动中得心应手。他手下的官兵也必须具备丰富的航海和作战经验,才能有效应对复杂的航行和作战行动。
历史上传统的海权国家,涌现出无数位杰出的海军将领▼
英国皇家海军的萨缪尔·胡德、乔治·蒙克、霍雷肖·纳尔逊、卡斯伯特·柯林伍德、戴维·贝蒂和路易斯·蒙巴顿等等。俗话说皇家海军无弱将,这些人物仅仅是其众多杰出将领的九牛一毛而已。
▼
美国海军的切斯特·尼米兹、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小威廉·哈尔西和阿利·伯克等等,美国海军在二战中强势崛起,成就了美国二战后的世界海上霸权。
▼
日本帝国海军的西乡从道、伊东祐亨、东乡平八郎和山本五十六等等。日本帝国海军在明治维新之后异军突起,成为亚洲唯一的世界级海军力量。帝国海军虽然取得过不俗的战绩,但是作为军国主义扩张侵略的工具,其最终覆灭的命运早已注定。(选取帝国海军将领仅为说明观点,绝非赞同或宣扬这些战争贩子的功绩,请大家正确理解)。
而传统的陆权国家德国、法国、俄罗斯和中国等,这些国家在陆地战场创造过无数辉煌的战例。但是在与传统海权国家的海上较量中,几乎没有取得过值得称道的胜利。
法国和德国海军在与英国皇家海军的百年战争几乎从无胜绩,俄罗斯海军数次惨败于初出茅庐的日本帝国海军,大清朝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被日本帝国海军轻松击败。为什么传统陆权国家在与海权国家的海上较量中屡次惨败,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
再度崛起的中国需要建设一支能够与西方最先进海军相匹敌的强大海军力量。近些年来,中国海军在各种先进舰艇的建造和高端武器的装备方面进步明显。但是与建设一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现代海军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这种差距集中表现在海军高级指挥员极度缺乏常年在海上航行和战争的经验,基层官兵也不具备娴熟的航海和作战经验。在与海权国家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作战时,这些差距足以决定海战的最终结果。这也是陆权国家在海上较量中屡屡惨败于海权国家的关键原因。
▼
中国海军如何避免重蹈陆权国家始终无法战胜海权国家的覆辙,是关系到中国能否在二十一世纪成功崛起的重要课题。这个问题急需国家领导人和海军高层认真面对和解决。
END文字
草庐评天下
图片
网络
军武酷出品,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来源和立场与本公号无关
草庐评天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