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www.baidianfeng51.cn/SpecialList.html
海风山骨,人文奇卷。这里是中国闽侯,八闽首邑。县境内依山傍江、绿树常青,四季宜人。五千多年前,早有先民择此而居,创造了灿烂的“昙石山史前文化”。作为福建文化的策源地,昙石山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南岛语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让这座城市极具内涵。
新石器文化明星——昙石山文化
昙石山文化是闽侯乃至中华文化的瑰宝,分布于福建省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新石器时代一类典型的文化遗存,不仅是孕育福建古代海洋文明的摇篮,也是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
年,地处福建省闽侯县第七区恒心乡(今甘蔗街道)昙石村村民在修筑防洪堤坝时,挖掘出许多样式古旧奇特的石器、骨器、玉器、陶器、贝器等。随着一件件珍稀文物的出土,沉睡数千年的古老文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此后,以昙石山遗址命名的昙石山文化,成为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被认定、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第一个被确立的考古学文化。年,昙石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历史文化高峰——闽越文化
闽侯的“闽”颇有历史来头。“闽”字最早见于《周礼·职方氏》里的“七闽”,是闽越人的前身。闽越,是先秦时期的部落名称。公元前年,于越首领无诸统一"七闽",自称闽越王。至今,闽侯县内仍保存有多座闽越王庙遗存,是闽越文化在闽侯绽放的缩影。
闽越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火耕水耨”的耕作方式,“饭稻羹鱼”的生活方式,发达的制陶工艺、建筑业和造船业等。以蛇为图腾,以鱼干祭祀,断发纹身,拔牙饰齿等构成了其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源于闽都的闽越文化对福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福建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闽城门楼)
八闽特色文化名片——海洋文化
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海域辽阔,岛屿密布,优越的海洋环境与地理优势造就了闽侯早期海洋文化。正如《山海经》所载:"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日闽中,山在海中。”海洋性是闽文化最浓郁的区域特色。
作为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千百年来,闽侯以辉煌的造船能力、航海技术和对外商贸,描绘出浓墨重彩的海洋文化。如今,海洋文化已成为闽侯的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闽侯人以船为尺,不断丈量着星辰大海的远方;以船为犁,在沧海桑田的历史中耕耘属于首邑的繁荣。
跨世界文化纽带——南岛语族文化
所谓“南岛语族”,即“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指现今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至太平洋群岛等海洋地带、民族语言亲缘和文化内涵相似的土著族群,是目前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也是唯一主要分布在海岛上的语系。
(昙石山博物馆供图)
年起,通过在福建沿海地区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后,考古学家发现,无论是在体形、遗传基因还是出土文物上,南岛语族群体都和闽族祖先有着惊人的相似处。国际考古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南岛语族的祖先源于福建,而闽侯昙石山便是南岛语族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南岛语族的后人纷纷漂洋过海,沿着祖先的足迹来闽寻根,为南岛语族文化与闽文化交融增添了有力注脚。
(南岛语族聚落的起源和向大洋洲的扩散模式)
(“寻根之路”路线图)
悠悠闽江,时光滚滚,从新石器的刀耕斧凿,到新时代的富山丽水。从千年文明中走来的闽侯,从未停下进取的脚步,未来还要继续奔向璀璨,驰而不息!
编辑:郑妍慧和冰洁
校正:郑妍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