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墓(TillyTepeIII)
(配图均可点击查看详情)
3.1
??三号墓几乎位于山丘的顶端,介于昔日神殿的九根柱厅与四根柱厅之间,正好在分隔墙将地面隆起的土堆上。墓坑依然是长方形的墓穴,在早期砖石的分隔墙上凿出垂直的竖穴坑,长2.6、宽1.5米;墓坑除东壁稍有倾斜,其余三壁笔直,壁面也没有发现任何装饰。
?TillyTepeIII位置
?
??通过逐层发掘知道,墓坑与二号墓一样,在坑内的棺木上部原架有一层棚木,千年腐朽坍塌后形成了圆锥形、褐色的一层。有趣的是,考古学家在褐色朽木层之下清理出一层腐烂的褐色皮革层,其下又有一层朽木板,朽木板下又是一层黑色的皮革层,在这层皮革上发现不少金饰片。所以三号墓原先棺木上有两层木棚板,第二层棚板上铺垫有皮革制品,在棺木上也包裹着经过特殊处理的皮革物,并缝缀的金饰片。当棺木朽塌后,这些金饰片便掉入棺内。通过棺木下部也发现有缝缀金饰的皮革包裹痕迹来看,整个棺木都应该被金饰皮革所包裹。当时葬礼上人们所见到的就是一具华丽的金饰棺。
??长方形木棺长近2、宽0.65米、高在0.4-0.5米之间。在四个拐角处均设“L”形铁包角加固,包角长13-15、宽5-7厘米,这种包角最大功用可能是对棺木四壁木板强度的加固。棺木从头端至脚端前中后分别有三对铁条,发掘者认为是固定木板壁面与棺底。与二号墓相同,沿棺木的西壁上层边缘发现有用于固定棺盖或是裹棺皮革(布帛)的三根铁钉,由于棺木朽烂严重,可惜没有分辨出棺盖的形态。
?
TillyTepeIII墓葬考古发掘平面图
??从此前发掘的情况看,木棺下面应该还有高于坑底10-15厘米的支架或是台座。如三号墓底板发生过下陷,发掘时可以确定墓主的头、脚和两端水平抬高不少,下部应该有棺垫。三号墓棺中被老鼠筑洞所扰乱,头至胸部尤其严重,不过并不影响判断其头箱是向北、并仰身直肢的葬式,体质人类学判断为18-25岁的青年贵族女子。
?
3.2
??老鼠扰乱三号墓棺内的时候估计棺木尚未完全朽塌,所以大部分的物品均被移动的厉害,幸好老鼠对黄金没有贪恋,所有金饰均得以保留下来。
??女子头部放在一个倒扣的金饰器皿的底部上。原戴在头部的五片金冠饰被移动到身侧和胸部,不过从构件形态来看是由五片方形镂空弧形金片饰缝缀而成的。金器皿的底部四周发现有坠饰着狮子头浮雕图案的金垂饰,可能原应属于女子冠上。
?
金冠饰片
浮雕狮子头金饰
金器皿
??下颚的位置,同样有一套下颚托,可视为丧葬用具。头骨左侧发现花型的簪首,另一件被扰乱到胸部一带。与二号墓一样,这类花型簪首原来插在冠上,簪插的位于太阳穴的高度。簪首后面是银柄,造型为大的十二瓣花,内套花蕊部分分为六瓣,内部还有更小的五瓣。其下部原本连坠饰了镶嵌绿松石、青金石与红玉髓的双马首金垂饰件。另一侧坠着一个半月板的垂饰,是与一号墓的近似品。所以三号女士冠上两侧所缀,图案并不对称。
?
十二瓣花形簪首
双马纹金垂饰
半月板形金垂饰
??在她的颈部散乱着一条金球项链,如二号墓的一样,两端由两个锥形结束,原应该在脖子下端,不过发现时已经发生了位移。项链有三种珠形:一种大而光滑、中空、圆形,上面布满了细巧的小圆珠;另一种金珠表面以炸珠排布呈网格型;还有一种则是有两条金线组成条带,两端镶嵌着半球形的象牙,中段金线之间镶嵌绿松石装饰;最后则是一对锥形珠结束。学者认为这串金项链用组合技术装饰,首先镶嵌红玉髓于珠饰上,在则刻印成排的三角形纹饰。锥形金珠上磨损痕迹明显,说明这条项链是女子的心爱之物。这种金球项链在黑海Maeotae地区公元1-2世纪时期的墓葬中也曾见到。
?
炸珠金球项链
锥形金珠磨损细节
黑海Maeotae地区出土炸珠金球
??上身不同部位发现有四个男性半身像造型的金徽章,虽有位移,但基本能判定原缝缀在上身部位,或许缝缀在胸前。
?
男性半身像徽章式金饰
徽章式金饰细节
??一面厚重的汉式铜镜放置在胸前,或许正因为铜镜的厚重没有被老鼠家庭过多的移动过。而被铜镜叠压着的衣襟扣也基本保持了原先的位置。在发掘现场,考古学家依据三个金质衣襟扣相互叠压,推测女子由外至内至少穿着着三层衣物。
?
男性战神形象的金襟扣
??第一件金质的衣襟扣,铸造成穿透镂空式大方片形,相互之间有一对钩子和环孔连接,图案为高浮雕男性战神形象。战士全副武装,头戴装饰着长羽的战盔(是典型的“马其顿式”盔型),盔下垂着波浪状的长发;甲衣外系着柔软的长斗篷,披在身后;腰部系着长长的皮带用以悬挂长喙鸟首的长剑;战士一手握有长杆状的兵器,另一手紧握希腊式的大圆盾。战士两侧装饰着柱子和树木,底层还见到了龙的身影。
?
金襟扣细节
??战士的造型令人联想到希腊神话里的战神阿瑞斯(A?ρη?s),然而人物身旁所见的龙,便使得整个构图具有东西方艺术的杂糅风格。可以说,三号墓这件金扣上的龙的形象更具有东方的特征,因而这件战神形象的背后信仰也可能杂糅了对中亚伊朗高地祆教战神乌鲁斯拉格纳(Verethragna)的推崇。
??另一件,其造型为与二号墓近乎一致的小爱神(Amor)骑御海豚的形象,稍有不同的是三号墓小爱神未装饰双翼。第三件扣饰造型为杏仁形,周围炸珠装饰着金颗粒。还有一件类似环扣的金饰,其被铸造成类似七弦琴的片状,构造中未见环扣或是勾子,仅有环孔,或是利用绳索将两者连接。
?
小爱神金襟扣
金扣
??戒指在上身部位发现了四只,其中一个镶嵌着绿色的玻璃状物,镶嵌金戒,印面身材修长的坐依女性,女性身侧放置矛、盾各一,旁有反刻的希腊文“?AθHNV”(雅典娜);第二只则镶嵌绿松石,上面刻画着立于祭坛的人物;第三个为镶嵌光面宝石金戒指;另一只薄体、简朴且磨损严重的戒指,纹饰是简单的符号与一号墓出土品相似。所以也被认为两位女士间有着亲属或血缘关系。
?
θHNA印戒
镶绿松石印戒
宝石金戒
金印戒
??还有一些被扰乱宝石戒面微雕和珠串,这些可能原先是作为手串或是项链戴于腕部和颈部。刻公牛纹的玛瑙印戒面,公牛以大小凹圆点组成,细节部位磨损严重,从特征来看,该戒面的时代要远早于三号墓的时代,估计在古巴比伦时期(约公元前年左右-公元前年)。还有一些被扰乱的属于上身的饰件:如圆形、菱形、四方形的宝石制品,同样还有各式串珠,其中的几件红玛瑙蚀花珠饰显得特别亮眼。
?
公牛纹印戒串饰
各类微雕串饰
??红色的蚀花玛瑙珠基本是制作于印度河谷,该处的蚀花工艺贸易珠的时代可以追溯至近万年。两河流域的乌尔王陵中,皇后及陪葬女性佩戴的红玛瑙管珠、蚀花珠均贸易自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谷早期文明,直至公元纪年前后也正是蚀花珠流行的年代。学者们普遍认为,红色的珠体是经过火烧方法,通过人工加热使得玛瑙内含铁的元素还原,让玛瑙更加红艳;蚀花则是使用某种天然碱性物质在珠子上绘制图案后,再加热产生化学反应在珠体上留下痕迹。
?
乌尔王陵陪葬墓的蚀花珠
伊朗出土的蚀花珠
印度出土的各类蚀花珠
??女子腹部发现有一枚安息银币,根据位置来看,原先握在女子的手中。银质钱币正面是一位束发长须统治者的侧面半身像,额头上带着环状的头饰;背面是一名带着尖帽的弓手,坐在椅子上。铭文显示,该钱币是安息(帕提亚ParthianEmpire)米特里达梯二世(Mithridates,前-前88年)时期所铸。
?
Mithridates二世银币
?
耳饰
上身缝缀的各类金饰
??十分值得庆幸的是,或也是也是因为厚重,在手腕的位置发现了坚实的素面金手镯;腹部以下保存的相当好,这使得缝缀在服饰上的金饰片的位置和顺序位置被保存下来。如双脚之间有着平均分布的连缀金饰,可能与类似刺绣的缝缀衣边。
?
素面金手镯
?
下身缝缀的各类金饰
??在脚踝部位也发现了金脚镯。脚底部摆放着与鞋底大小相等的金质鞋底。鞋底由金片剪成,没有制作出鞋跟,脚尖、脚跟有小穿孔用来缝缀固定之用;在鞋底内侧不远处,有两件造型相同的铸造金扣和组合金饰片,上部都有使用磨损后的痕迹,这与女子鞋的使用方式必然有关连。
?
金鞋底
??左脚旁放置着银质的器皿,器皿上附着有织物残存,这些织物曾经是盖在银器上。
?
银器皿
??值得注意的是,棺木之外与墓坑壁间的空隙中还放置了不少随葬品。在头部有三个大型的陶质容器,最大一件是宽颈并有两个把手的深腹罐,在其中一个把手的下部还有一个半身男性肖像印文。第二件陶器比较小,双环耳把手,圆鼓腹部,下部是个小平底。最后一件是一个呈倒锥形的,修长的杯子,矮脚,杯内壁施釉。
?
深腹陶罐
??脚部则是小型的银质花瓣口的器皿,银器下方放有一枚罗马金币。罗马金币正面是罗马皇帝提比略(TiberiusCaesar?,前42-37年)头戴花冠的侧面半身像,钱币背面是一位华丽衣装的女神,手持权杖和橄榄枝(?);铭文大体意思是:
??凯撒提比略,如神般的奥古斯都(屋大维)之子,司祭团主席。
这类钱币样式,为罗马帝国西部高卢行省的Lugdunum城于公元16-21年间铸造。这也为三号墓下葬时代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时间参照。
?
花口银器皿
TiberiusCaesar罗马金币
??棺木西南角存放着一面青铜的镜子,象牙的把手保存不佳。细小的黑水晶颗粒堆积在旁边,还有由玛瑙打磨成角状饰品镶嵌在黄金扣的坠饰,似乎是与包裹或是装饰镜子相关联的点缀品。镜子附近发现一只象牙梳子,两面都有细致的雕刻具有典型的笈多风格(Guptaart),内容应该是人物故事。
?
镜子及装饰品
?
象牙梳
??在镜子上另外放置着有一个硬陶质容器,则明显是一类化妆盒。另有三个银质的小罐,在其南部的位置,其中一个下方还有一个银瓶,附近还有金质的容器,底部留有希腊文,应该也是盛装化妆品所用,类似的有两件;较小有着罐形的造型,肩部焊接着链子与盖子相连。同样的微型贵金属容器也发现在内亚草原的西部,学者们普遍认为应是随身装油膏或香料所用。
?
银瓶
金质容器
?
南俄罗斯发现的金质容器
??很多象牙碎片表明原先还有象牙盒子或罐子,其中曾今装满过化妆用品。有两件梨形器物的颈部保存下来,被认为是挑取化妆油膏的小勺柄。
?墓中一共见有七个圆形的香料银瓶,六个瓶身修长,瓶口略向外翻折;另有一个为半球形,在瓶颈部位设计出浮雕缠枝纹。
?
小勺柄?
3.3
??正因为老鼠打洞的扰乱,让二号女士本应该华丽的头冠在发现伊始时显得混乱不堪。对于头冠的最早复原可见于年第三期美国国家地理对“黄金之丘”的报道中,灵魂式画手将二、三号女主金饰头冠均复原呈锥形。而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在年1月展出这批金器时,对美国国家地理复原图改作线绘版,在锥形冠后加以缀黄金的冠巾。
?
左年美国国家地理??右东京国立博物馆
??在历年中、西亚所发现的公元前3-公元2世纪前后图像材料中,贵族女性头冠大部分都有表现,如筒状,上面有冠巾并披于身后。公元前4-2世纪俄罗斯南部黑海沿岸墓葬,文化属性被认为是希腊城邦化的斯基泰人,那些斯基泰贵族女性同样在高耸的冠上缀满了薄金板,远远地看上去熠熠生辉。据此,我们将二号墓的女士头冠绘制成筒状,这样薄长方形的金片饰就可以缝缀环绕其上。
?
黑海地区斯基泰女性贵族的冠饰
TillyTepeIII的复原示意
?
3.4
??如同二号墓那样,最后我们依然要讨论一下三号墓中的汉式铜镜,它被发现时放置在女性的胸前,反映出生前如拱璧般的珍视。这是一面典型的流行于西汉中晚期的铭文连弧纹镜。铭文的释读如下:
?
潔(洁)而清而白而事君,
怨而污之合明,
光玄锡之流而泽,
恐而日忘美而色(绝)。
?
??这是典型的西汉“清白镜”,即首句为“絜清白而事君”的镜铭内容之代称;还有一类著名的“昭明镜”,即首句为“内清质以昭明”的镜铭内容。
?
TillyTepeIII出土“清白”镜
中亚出土的汉式铭文镜
??大量的单圈昭明镜、单圈皆问世在西汉中晚期(西汉元帝、成帝时期),近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两面同为西汉中晚期的清白铭镜,将此类镜的上限年代推至了昭帝时期。
??不过在更早的汉景帝、武帝之际,即已经出现了铭文内容相同昭明清白铭镜。形体偏轻薄,纹样也大相径庭。加之文字形制、书体等区别,充分说明,尽管铭文内容相同,却是两个时代、两类形制、两类主纹、两类书体的铜镜。
??千年前的誓言,涉流沙、越昆仑,辗转万里,不离不弃:
?
??待君的深情清澈而敞亮,如明镜中热烈的光芒;不会因诱惑而失去信念的追寻,亦如金石那般纯洁铿锵。
?
?但愿金长久,天涯共此言!
?
参考资料:
1雅诺什·哈尔马塔主编:《中亚文明史(第二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北京。
2GoldenHoardofBactria:FromtheExcavationoftheTillya-TepeNecropolisinNorthernAfghanistan,.
3ThegoldenhoardofBactria,.
4Afghanistan’spreservedpastmuseumcollectionsinthePresidentialPalace,.
5AfghanistanForgingCivilizationsalongtheSilkRoad,.
6九州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黄金のアフガニスタン(HiddenTreasuresfromtheNationalMuseum,Kabul),产经新闻社,.
7TheSilkRoad-TheOasisandSteppeRoutes.草原の道,奈良县立美术馆,.
8张文玲:《黄金草原———古代欧亚草原文化探微》,上海古籍出版社,。
9?Oborin,SavosinCHINESEBRONZEMIRRORS.ACompendiumofRandomFindings.
潜伏草堂书简